4月28日,作为广东省情影像志系列片之一的《古今普宁英歌》在有着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之称的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村开拍。该片将从普宁英歌历史文化研究出发,全面介绍英歌的前、中、后全棚内容和快板、中板、慢板等艺术形式,较完整反映演绎英歌故事全貌。
开拍现场,摄制团队率先拍摄了泥沟村英歌队的传统表演。
据悉,《古今普宁英歌》将反映完整、传统英歌前棚、中棚、后棚等内容。其中,前棚是攻打大名府的先头部队,即英歌舞;中棚是接应部队,主要以唱小戏表演,有佛公佛母、桃花过渡等20多个传统保留节目;后棚是后援部队,主要为拳术、器械等武术表演,最后在“打布马”中结束。前棚、中棚和后棚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。这种“前攻-中应-后援”的完整叙事结构,展现了潮汕民间艺术文武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据普宁市有关专家介绍,普宁英歌已有三四百年历史,普宁市拥有英歌队200多支。当前,由于各种原因,大部分英歌队的中后棚技艺已濒临失传。因此,重新排演全棚英歌,对保护英歌完整性、传统性,做好活态传承发展有深远意义。
阶段来,普宁市政府地方志办按照上级工作部署,以拍摄《古今普宁英歌》为契机,切实做好与有关主管部门、乡镇、街道的协调配合工作,还成立“普宁英歌历史文化研究中心”和“普宁英歌历史文化研究示范基地”,首批示范基地有南山村、泥沟村、垾塘村、径水村及英歌文创乐园等,推动普宁英歌的保护传承发展。
据了解,此次拍摄是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文化实践,通过影像志这一创新载体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。摄制团队还将先后到各示范基地采访、拍摄。